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WCAEA

第八届大会第二季讲座亚洲场侧记 (上篇)

已更新:2021年12月12日

第八届世华大会第二季分会背景介绍


受全球性疫情影响,线上教学方式逐渐从“辅助教学方式”转化成教学方式中的 “重要角色”。各国相继面临着视觉艺术教育的新课题:如何构建未来美术学科课程结构,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类问题决定着视觉艺术教育探索的大方向。与此相应,第八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第二季八月线上讲座便集中探讨全球疫情语境下的视觉艺术教育。


第八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总的主题为“跨越与共生”。“跨越”(Crossing Over) 的动力在于拓展(Expanding),积极缩小差距;“共生”(Living Together)是在共同理解(Understanding)的基础上建立共享和共长机制,探索现代社会的多元结构,促进不同文化价值的永续与平衡。“艺术”是技艺形式,亦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让我们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艺术教育”让各个年龄段的人通过全面、均衡和循序渐进的“艺术”学习,获得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幸福生活的能力,发挥视觉艺术在丰富人类经验和推动社会进步上的重要力量。第八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第二季八月分会讲座于北京时间2021年8月29日上午8:30拉开序幕,晚间场至晚上11时左右才结束。这次分会由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简称:世华)国际部筹划与组织,以马来西亚为据点,邀请了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嘉宾,通过讲座和圆桌论坛形式,用网络向全球传播。


(亚洲区场次 - 上午 8:30 - 12:00)


(欧美区场次 - 傍晚 19:30 - 22:45)


讲座根据嘉宾所在地区,分为上午亚洲地区场、晚间欧美地区场。上午亚洲场讲座特邀嘉宾是:黄素兰博士(中国香港)、郭美倩老师(马来西亚)、陆定邦博士(中国);晚间欧美场讲座特邀嘉宾有:伯纳德·达拉斯博士(法国)、陈怡倩博士(美国)、梅莱克·戈凯博士(土耳其)、马乔里·曼尼福德博士(美国)。嘉宾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与研究经验,以及各国或地区在疫情下的视觉艺术教育现状,并在圆桌论坛环节中交流、解答了观众的提问。


本次两场分会均由世华国际事务秘书长邓暘老师主持,特邀嘉宾共聚线上参与讨论和交流。当天吸引了来自全球多个地区的华人教育工作者,线上参与人数累计300多人。



 

讲座侧记(上篇 - 亚洲区)

欧洲场讲座和圆桌论坛侧记请点击这里


主持人:邓暘(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 现任世华国际事务秘书长)


​主持人简介:
​
邓暘老师本科毕业于中国广州美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系;2012年获美国艾德菲大学艺术教育硕士,期间在纽约长岛花园城小学和中学教授美术课。现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艺术与建筑学院攻读艺术教育博士2019年荣获宾州州立大学十佳优秀教师奖,2020年获院级博士论文优秀奖提名,2021年获艺术与建筑学院斯塔克曼分院多元包容奖学金。邓暘老师在校期间先后在芬兰、中国、韩国、加拿大以及美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同时参与讲座、工作坊等学术活动中的翻译工作,并多次承担相关书籍论文的翻译工作。2017年她加入了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目前任职世华国际事务秘书长。

主持人邓暘老师简要介绍了世华及其网络平台。随后主持人介绍了本次分会特邀嘉宾们,至此第八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第二季也正式拉开帷幕。首先,由世华主席张幼云教授作开场致辞。



开场致辞嘉宾:张幼云博士(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 现任主席)


开场致辞嘉宾简介
​
张幼云教授是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主席。2004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教育南方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和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主编《美术教育大视野 中外高等美术教育比较研究》、《融合·互动·创新—— 中外美术教育比较研究》;专著:《泥塑〈收租院〉的沉浮》、《集美闻名全国--新时期广州美院产学研结合的设计教育考察》,即将出版《求是与前瞻——张幼云美术教育论集》。承担并完成了两个国家部级与两个省厅级科 研项目。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美术“理论评论奖“、“第七届全国美术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共 8 次。

在开场致辞中,张幼云主席讲述了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美术教育大会期间,海峡两岸美术教育界相约,建立起了海峡两岸美术教育交流机制。自1999年至2006年,共举办了六届海峡两岸美术教育学术交流会,此后,海峡两岸美术教育交流机制得到进一步发展,演变为世界华人美术教育交流平台。2008年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首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后来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和香港教育大学又相继接旗举办。由于受疫情的影响,2021年世华只好以线上系列讲座的方式,举办第八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世华历经二十三年海峡两岸美术教育界同胞和世界各地华人美术教育工作者们的持续合作,现已成为在中国香港合法注册的、全球唯一的华人美术教育民间国际组织。它以美育联结全球华人,二十几年来始终如一地坚持常态化跨国学术交流,秉持“美育育人 互学共进”的办会方针,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

张幼云主席表示:尽管我们面对着时代背景的重大转变,但世华作为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一定会迎难而进,继往开来。我们应以全新的姿态,与国际学术前沿积极互动,通过世华教育研究中心加强基础研究,敏锐洞察艺术教育的重要现实问题,密切关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美术与设计教育发展趋势,引领华人美术教育的学术发展方向。世华十大专业委员会将开展具有引领性、影响力和实际效果的美术教育活动,力求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张主席说:疫情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与人际交往方式,在疫情全球肆虐的背景下,艺术教育何为?面对疫情的冲击,处在信息时代的我们,需要探索适应当下社会情景的在线教学方式。然而,在线美术教学既要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还需要面对线上教学的种种问题。美术线上教学从一种应急教学手段,渐渐转化成了当下的一种比较重要的常规教学方式,我们需要开展国际交流与相互启发,预祝八月分会圆满成功!


开场致辞 | 撰稿人:郭美倩




 


亚洲区第一个演讲:《跨越与共生──全球疫情语境下的视觉艺术教育》讲座侧记




主讲人:黄素兰博士

嘉宾简介
黄素兰博士先后于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取得学士、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担任教师进修课程的课程统筹主任。黄素兰老师现为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副主席。

本次讲座特邀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副主席黄素兰老师作为主讲嘉宾之一。黄素兰老师的分享主要包含以下两个重点:一、香港地区视觉艺术教育如何响应全教育的发展方向;二、在疫情下,香港地区视觉艺术教育如何实施在线的教学方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研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黄老师认为当下的视觉艺术教育所涉课程统整已从DBAE学科以内的统整,走向了从科学、科技、数学、工程、设计思维的跨学科综合探究。她主张视觉艺术教育不以教学生为制作而制作。在STEAM教育时代,宜引导中小学生通过科学、科技及数学课程,发挥学生的创意潜能;同时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评赏艺术作品,从平面、立体、设计、媒体艺术等方面综合地探究艺术创作。她以《以“A”为焦点的STEAM教学》为例,鼓励教师们思考在STEAM教育中A(RT)的角度与定位。



黄老师以旋转对称一课为例,分享了如何以“A”为焦点,综合数学和科技教学,实施课程统整的方法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SketchBook绘图软件,创作简化图像及为社区创作标志,学习数学科的旋转对称原理;又以动物影子会为例,以皮影戏为蓝本,学习科学里的光影理论和杠杆原理;亦尝试用编程的方法制作动画等,展示了A在STEAM教育下的课程统整形式和可行性。



最后黄老师以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为例,分享了疫情下香港地区视觉艺术教育有效的实施方法。黄老师指出她试验过不同的在线互动学习软件,发现较为适合的是 Padlet 软件和 Google 简报。前者可以引导学生试验不同的创作表现手法,然后上传一起讨论,如黄老师曾经向学生提出利用一张纸可以制成一件怎样的立体作品的问题,10分钟以内便要学生上传,并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制作有关立体造型的方法。她表示用类似墙报板的形式,张贴所有学生的探究成果并讨论,这种教学方式互动效果非常好。



Google简报则主要应用在小组讨论中。在Zoom分组后,各组都应用预先已经上传到 Google平台的简报进行讨论,如:小组需要讨论可以从什么角度评赏罗丹的《加来义民》。导师无须逐一进入在线的小组也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每一组的讨论角度和进展,令讨论和分享活动更有效率。


以上是在疫情下如何实现学员在线平台互动的教学案例。黄老师始终强调艺术教育不是要“教”学生什么,而是要以“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她注重学生的互动与兴趣,通过很多创意的方法,突破了实践类线上课程设计和直观的个性化辅导的难点,实现了线上小组讨论、合作、自主探究等创意的教学方法。创造无边界,重塑了未来艺术教育新的想象空间。

《跨越与共生──全球疫情语境下的视觉艺术教育》讲座侧记 | 撰稿人:倪雪



 

亚洲区第二个演讲:《让美术教育在疫情中撒下爱的种子》讲座侧记



主讲人:郭美倩老师

嘉宾简介:
郭美倩老师毕业于新加坡拉萨尔美术学院,获产品设计荣誉学位。多年来积极推广“原创性”童画,希望能通过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培养出热爱学习、懂得美学、具备思维能力的孩子。现任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秘书长和马来西亚少儿美术教育协会秘书。

讲座中,郭美倩老师以《让美术教育在疫情中洒下爱的种子》为题,从她的视角出发,介绍了马来西亚“疫情”下的美术教育。郭美倩老师以五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疫情笼罩下的马来西亚、观望中的发现、网络上的美育发酵、实践中的挑战、教学里的成长价值。

自疫情爆发以来,马来西亚实行了“封国“、“封城”的政策,所有的学校、培训中心统一关闭,学习被迫停摆,学生、父母、教师等面临着无止境的等待、生活模式的转变等问题。这些问题给父母带来了压力,亦给美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为了以正能量面对上述困境,马来西亚少儿美术教育协会组织了“艺术发言抗疫“、“激进美育马拉松”、“线上美育对话”等等线上公益活动。这些活动凝聚着各方热爱美术教育的教师、学生和家庭等多方人员,通过网络以美的语言进行“抗疫”。



美倩老师以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论了线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挑战,其中最大的顾虑就是学生在美术教育中的学习成效。她认为,孩子在学习中的成长价值的定位不应限于视觉呈现成果。郭老师以她实践的教学为个案,分享了四个创作成长环节:发现自我、感悟生活、与时并进、突破现状。透过作品展示了孩子如何表达与抒发内在的想法与情绪,引导者如何与孩子交流、深入讨论且了解孩子的感受。


美倩老师的讲座立足于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发挥孩子们的想象,感知孩子们内心深处的世界,肯定了当代美术教师要从多角度了解、观察孩子,发掘孩子之间的差异性,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探究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做好一名美育工作者。


《让美术教育在疫情中撒下爱的种子》讲座侧记 | 撰稿人:张思瑶



 


亚洲区第三个演讲:《策展活动的应变设计模式与实践》讲座侧记




主讲人:陆定邦博士

嘉宾简介
陆定邦博士是文化艺术类国家级高层次海外人才。现任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首席教授,也是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教育研究中心的主任。陆博士曾经担任(中国台湾)亚洲大学创意设计学院院长、成功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创意产业设计研究所所长、三创中心代理主任、中华设计学会理事长等职务,目前兼任中国台湾设计创新管理协会理事长、国际服务创新设计协会主席、韩国东西大学及中国澳门科技大学客座教授等职。《镜子理论/正创造》为其独创之设计理论代表作


在讲座中,陆定邦教授首先给我们阐述了设计教育、美育与艺术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解释了风险管理、风险利用的概念及相关内容;其次,归纳了应变设计模式所包含的三方面内容:因应变故、应该改变、应予创新,提到了“镜子理论”原理;最后,列举了相关案例阐述如何在策展时利用镜子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讲座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在于陆教授的“镜子理论”。在这一理论中,镜射有三种操作方式:一种是“不作为”,镜子镜射值为0;第二种是“负壹值思维”,将原来的问题减掉,是重于量或程度上的改变;第三种是“非壹式思维”,从定性的情况发展到多元化。后续,又引导听众理解“镜子理论”思维,并列举疫情期间如何利用“镜子理论”更好地策展。




透过镜子理论,应变设计模式能反转风险利用:如,首先,应确定风险、及不确定性(惊);其次,把握机会、思考可利用性(喜);最后,思考亮点、思考预期(奇)。


陆定邦教授的讲座立足于“利用风险问”以达“创新”,给了美术教师设计讲座、策展的方向;启发了学生、教师遇到问题应从多方面深入思考,先归纳出存在的风险、不确定性,而后思考如何利用“风险”,这也正是我们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学习和注意的。


《策展活动的应变设计模式与实践》讲座侧记 | 撰稿人:张思瑶



所有侧记最终修改于2021年9月10日。

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协会国际部

130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